家教家风的名言警句

家教格言2023-03-03 14:46:22

中华民族家风的传承,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教育。在中国,人们喜欢以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或者说,家训是中国人期望家风长久流传的最主要表达方式。

家教家风的名言警句

1、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2、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3、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4、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6、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7、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8、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9、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10、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梁书·周舍徐勉传》

1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12、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陶行知《怎样选书》

13、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14、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5、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6、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17、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宋·司马光《论公主宅内臣状》

18、家庭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俄]叶甫图申科《家庭》

19、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20、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中国谚语

如何治家,历来是人们议论甚多的一个话题。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古人家风的形成,更多靠的是长辈与子孙的身体力行,而不是背诵“家训”。

诸葛亮曾经写过两封《诫子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戒子植》、曹丕《诫子》、嵇康《家诫》、诸葛亮《诫子书》、羊祜《诫子书》等都是教育子孙的文书。最典型者当数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亮曾经写过两封《诫子书》,其一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他的另篇《诫子书》说:“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这句话是说:摆设酒宴,目的在于合乎礼节和沟通感情,以适应身体和心性的需要为度,尽到礼节便可退出,这就达到和谐的极点了。当主人兴致未尽,客人略有倦意的时候,可以饮酒至醉,但不可到昏迷错乱的程度。这是诸葛亮在具体事情上对子女的训诫。

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他死时才8岁,而上述两封《诫子书》所言内容,不像是对儿童讲话,因而怀疑其系后人伪造。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为嗣子这件事,就不会对上述两封《诫子书》有怀疑。

陶侃退腌鱼

东晋名臣陶侃出身贫寒,年轻时做过县吏,曾利用职务之便给母亲湛氏送去一罐腌鱼。湛氏不肯吃,还责备陶侃说:“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谢安侄子谢玄,年轻的时候喜欢佩戴紫罗香囊,谢安怕他玩物丧志,“因戏赌取,即焚之”,用这种行为加以教育,自此谢玄停止了佩戴香囊。谢安兄子谢朗,“善言玄理,文义艳发”,小时候一次大病初愈后,在叔父谢安处与僧人支遁谈玄,论争得十分激烈。

谢安寡居多年的嫂嫂王氏担心儿子过度劳累伤身,两次派人叫谢朗回去。谢安总舍不得让谢朗走,想让他们论出个结果。王氏只好亲自跑到谢安家,说:“新妇少遭艰难,一生所寄惟在此儿”,哭着把谢朗拽走。谢安对支遁说:“家嫂辞情慷慨,恨不使朝士见之。”(《晋书》卷79《谢安传》)表示了对嫂嫂行为的理解和尊重。这两件事反映了谢氏家族重教育、讲礼节的门风。

每天都说家风,何为家风,出自何处?

家风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潘岳的作品,唐后开始大量使用。家风就是一家的风气、风习。

都说富不过三代,一个家族要福泽绵长,越发兴旺,那么家教就至关重要。所以有很多家族都有家训,它就像一把尺子,来衡量子弟是不是风气正派,符合家训的标准。

父母长辈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事,和思想品德上,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那么子弟就紧跟其后。即便是不听话的子弟也会知道收敛点。如果父母长辈本身就不正派,那么子弟有样学样,更容易走歪。

好的家风,源于好的价值指导以及好的规范,而好的价值指导虽然看书也有,但是总不及某个亲人高大如山,遮云蔽日,让人仰望窒息的感觉令人深刻。一方面是偶像作用加以引领,一方面是一种精神压力迫使自己正身向前。

如此,后世子弟每每以此为骄傲和标榜,不择不扣的恪守祖训。自然而然,一举一动都仿若前人犹在,流风余韵,代代不绝。知不如行。家训虽好,不依此而行,也不过一句喊空了的口号。所以,知行合一,是那么的重要。

上一篇:有关家教家风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家教名言短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