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隔代教育2023-03-01 15:20:47

现如今,很多年轻父母都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选择困境,在生存压力下不得已把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教育,这就导致出现了很多“隔代教育”的现象。和亲子教育不同,隔代教育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家长一定要注意。

如何解决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隔代教育的现实警钟:错误的爱,竟会导致自闭症?

《中国教育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以妈妈的视角,描述了孩子如何因为外祖父过度保护而有了自闭症倾向,又被妈妈艰难治愈的全过程。文中的妈妈以为,让退休的父母来照顾孩子,既可一解老人思孙之苦,也能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呵护,还能让自己腾出精力拼事业,一举三得。在最初几年,父母不辞辛苦照顾外孙,孩子健壮成长,年轻父母安心打拼,这个三赢计划似乎达成很完美。然而到了小明四年级时,妈妈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起因是二年级的某一天,班主任偶然讲课拖堂,外公冲到教室里,骂了老师并拉走小明。外公认为保护了外孙,却不知外孙从此以后被同学孤立。

班主任说:“小明和其他同学相比,身上有非常明显的隔代抚养的特征:内向、寡言少语、不合群、不自信、注意力不够集中等。”老师给出建议:“最重要的是不要和老人住在一起。”妈妈忍痛把父母送回老家。从此把工作外的几乎所有时间都给了儿子。空闲时候,带儿童书籍让小明与小朋友们分享。晚上陪他做作业,做游戏。临睡前陪他读经典,背英文。一年后,孩子终于慢慢恢复到健康活泼的状态。

这么严重的情况虽然少见,然而被老人溺爱的孩子,自私、任性、大吼大叫的例子却比比皆是。至于老人不顾父母的禁令,偷偷给孩子吃糖、喂饭、买零食、打游戏更是家常便饭。更让很多父母气愤的是,每当自己想要管教,老人往往横加阻拦,最爱说的话就是:“他还小呢,大了就好了。”

正因为此,才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熊孩子”。

只需四招,轻松破局隔代教育之痛

虽然隔代教育的确存在祖辈过分溺爱、过分关注、过分表扬、老人教育观念陈旧等缺点。但也要承认,隔代教育能帮助年轻父母腾出时间拼搏事业,能慰藉老人晚年时光,而老人特有的耐心陪伴,也是年轻父母无法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祖辈还是父母,都是望孩子好,希望孩子长大成才。而这就是破局隔代溺爱的关键。

1、年轻父母占主导

凡是隔代溺爱严重的家庭,肯定是父母缺位,所以祖辈才会补位。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说: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缺少父亲的照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没有母亲的关心,会使孩子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以上两者的任何一方缺少都会使孩子在前途的选择、人际关系的沟通上产生障碍。所以父母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尽可能多地陪伴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的成长。

何况相比起老人而言,年轻父母都参加工作,文化程度比较高,接触面更广,接受能力强,更善于学习科学育儿观念。

父母的陪伴更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广博见闻,增长知识。祖父母要甘居次要位置,把教育主导权让给父母,督促年轻父母多多陪伴孩子。并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育儿观念,以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

2、良好沟通很基础

换成婉转的方式沟通,效果会好得多。比如见到奶奶追着孩子喂饭,年轻父母不妨先夸赞一句:“妈您辛苦了,先歇会儿。”再用鼓励的语气说:“我们看宝宝能不能做到自己吃饭。”

奶奶一定会停下手,充满骄傲地说:“我孙子肯定行。”宝宝也一身干劲地自己吃饭,证明已经长大了。于是目的达成,过程其乐融融。

或者反向利用老年人迷信微信的特性,三天两头在家族群里发《XX专家表示应该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XX专家指出孩子这样做更聪明》……很快你就会发现,那些你死活也讲不通的道理,已经被奶奶自发自动地贯彻,并充满优越感地向她的老伙伴们炫耀了。

3、统一战线是关键

父母最崩溃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熊孩子闯了祸,你高高举起了巴掌,爷爷奶奶闯过来抱走了孩子,还急赤白脸的骂你:“你小时候不也这样?我打过你么?”于是前功尽弃。

家庭教育中,统一战线很重要。

因为孩子天生会趋利避害,知道如何利用长辈的溺爱获取不合理要求,知道如何利用长辈的心软逃避惩罚。所以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每个家庭一定要选出一个三观正的爸爸或者妈妈承担主要教育角色,在是非问题上给与孩子以正确引导,合理奖惩。在这过程中,老人们尽量不要干涉年轻父母的教育方式,年轻父母也要照顾下老人的心理感受,不要太过激烈。如果实在需要严厉管教或者老人总是忍不住出手关涉,不妨把孩子带到外面一个安静的角落,充分予以进行管教,并等到双方情绪都平静后再回到家里。

相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持续教育,一定会达到好的结果。

4、每周给老人放个假

每个周末,是我和孩子的亲子时间。我和老公会带上孩子,去大型游乐场玩耍,去博物馆增长见识,甚至去远一点的地方旅游。这些,是爷爷奶奶无法做到的。

孩子天生喜欢这些新奇的感受,所以他热烈地期盼着每周的亲子时光。也就在这完全属于父母和孩子的快乐玩耍中,很多价值观、生活习惯、礼仪规矩潜移默化地被灌输给孩子。

而被放假的爷爷奶奶呢,这天他们不必卡着点急急忙忙去接孩子,也不必小心翼翼照顾全家的口味做饭,更没有人指责他们这里那里做的不对。他们想收拾家务也好,想找老姐妹老兄弟聊天打牌也好,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的自由时光。

于是一天下来皆大欢喜,大家也更有干劲开始新一周的生活。

对孩子一生来讲,个性品质,性格形成的关健期在0-6、7岁,如果这个阶段的儿童几乎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与父母沟通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任凭“隔代亲“泛滥,就会对其身心造成很不利的负面影响。

首先,过分溺爱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的不良个性。

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老年人特别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子孙女容易迁就,溺爱,特别当孙子孙女是独生子女时就更加顾忌,怕出差错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来来依着孩子,保护孩子把孩子在核心位置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犯错也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全家人服务于他,一但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的极为自私、胆小娇气等不良个性,使得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其次,隔代教育过分保护扼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孩子的依赖性,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

在家庭中隔代家长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隔代家长种种做法,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祖辈们的包办代替只是短暂的这种怕孩子吃亏怕孩子摔倒的心理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包办代替不可能代孩子做一切事,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未来的路很长需要自己去体验和尝试,相反这种包办一切,只会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较慢,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

由于隔代家长的教育思想存在的年代与孙辈们所处年代在时间上跨度大,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各时代的经济差误不同,地位不同,时代给予各人的压力不同,他们在对子女如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目前很多新兴时尚事物,隔代家长们很难接受,也很难学习例如电脑已普及化,但隔代家长对此看法不一由于自已不了解,又得很难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得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变少了。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当不出格,而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这样易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在“隔代教养”中,老人扮演什么角色?

虽然“隔代教养”意味着老人一定会参与孩子的教养,但根据其主导性的多寡,又可以分成三种模式:

第一种:父母主控、老人辅助的教养模式。

坚持这种联合教养模式的家庭,无论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多是少,在涉及到抚育、管教孩子的问题上,都是由父母主导的,而老人多是秉持孩子父辈的原则,做些辅助性的教养工作。

儿子儿媳上班时,我就帮着带孩子,等他们下班了,就没我什么事了。平时,孩子学什么、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这些我都不管,都是儿子儿媳陪着玩,我要么去干点自己的事儿,要么就在旁边看着,等他们上班去了,我偶尔也学着跟孩子互动。有时候,我拿不准的事就跟儿媳沟通,但我有经验的地方也会跟儿子儿媳说,都是为了孩子好,就商量着来,倒是没什么矛盾。

第二种:老人主控、父母辅助的教养模式。

坚持这种联合教养模式的家庭,孩子的教养问题多是由老人完成的,父母不直接参与或不主要参与抚育、管教孩子,父辈的育儿理念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体现较少。闺女和姑爷工作都忙,这孩子从出了月子就一直是我在带。平常,也就是发烧感冒了管一管;要么就是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出去玩玩。这以后要是上幼儿园了,接送肯定也还是我的活儿。

第三种:单纯由老人教养,父母基本不参与。

这种教养状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异,多数情况下,孩子可能并不与父母一起居住。孩子的抚育、管教基本上完全由老人完成,教养孩子的过程单纯体现老人的意志。

我家泽泽一岁断奶以后,就跟我回老家了,他爸妈在外地上班,一个月回来一趟。平时,就是我带着孩子,只要天气好,我就带孩子去植物园里逛逛,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会儿;我也给孩子看绘本、讲故事,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给报了个早教班,也都是我带他去上课……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个性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应充分认识其存在的问题使得现有的家庭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

上一篇:隔代教育类型 下一篇:家长对隔代教育的看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