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的餐桌礼仪

家庭礼仪2023-03-14 16:54:51

在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好的餐桌礼仪会让孩子从小就更讨人喜欢,长大后进入社会也更受欢迎,而这些陪伴他们一生的好习惯会在他们踏入社会后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孩子的餐桌礼仪:

一、吃饭时,不用筷子在盘子里翻菜,夹到哪个是哪个。

二、面对不爱吃的菜,不用话语或表情极力表现出强烈的厌恶,照顾到别人的情绪。

三、吃饭不吧唧嘴,不剩米粒、不将筷子竖立插在碗里。

四、夹菜时,筷子上不要沾上米粒、面条之类的食物。

五、菜离自己较远时,要站起来夹。

六、不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往自己身边挪。

七、如果桌子上有转盘的话,不要快速转动转盘,要缓慢转动,特别是别人在夹菜时,照顾到别人,慢慢转动,以免让别人尴尬。

八、去别人家做客时,礼貌的夸赞主人做的饭菜可口。

九、隔着座位给别人递东西时,从别人背后绕过去,不从别人眼面前递。

十、感谢别人帮自己倒水时,应起身弓腰,用手扶住杯壁,以示礼貌。

十一、吃饭时不应抖腿。

十二、在别人家做客时,饭后主动帮着收拾餐桌,打理桌面,抹布方向朝自己内侧。

十三、与别人敬酒,特别是长辈或领导,应压低自己的杯沿,以示尊敬。

十四、吃饭时不挖鼻屎、抠指甲。

十五、擤鼻子时注意遮掩一下,如果声音较大,要去卫生间,不要当着众人面擤。

教孩子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爸爸妈妈要注重餐桌礼仪的原因是:大家都非常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人们一般都会和那些有礼貌的孩子一起玩,有礼貌的孩子更容易受家长的青睐。

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餐桌礼仪,其实是对社交礼仪的理解,并且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这样子能够让孩子明白礼仪的价值。

良好的餐桌礼仪其实也是为了孩子形成更好的礼仪规范做了铺垫,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成熟的礼仪举止,能够让孩子被大家所喜爱,同时能够帮助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

礼仪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通过爸爸妈妈的教导,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孩子学习必要的礼仪需要通过不断的提醒和强化,然后才能够让这种行为变成孩子的第二天性。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餐桌礼仪要求和关注重点:

1、3-6岁:幼儿园的好规矩,在家中巩固可事半功倍很多幼儿园孩子的父母会抱怨孩子吃饭的问题。不要说礼仪了,连把饭吃饱都很难。

但是有一次我去女儿的幼儿园做活动,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吃饭都是独立完成的。老师添好饭菜,每个人都乖乖地吃,没有一个到处乱跑。很多还非常有竞争意识,不仅吃得快,还吃得干干净净。

那为什么回到家就做不到了呢?原因在于父母没有让孩子形成一以贯之的习惯,不仅没有立好规矩,还成了规矩的破坏者。

3-6岁的孩子需要掌握哪些餐桌礼仪呢?

餐前:

饭前一定要洗手。

轻拉椅子稳稳坐,小脚并拢不摇晃。

进餐:

一手扶碗,一手拿着筷子或勺子,稳稳吃饭不玩耍。

饭菜搭配吃,不喂饭,不挑食。

小嘴巴尽量不说话,尤其不能大声喧哗、说笑,以免发生呛食。

不发出“吧唧吧唧”的咀嚼声,也不要让餐具发出响声。

饭菜要吃光,碗里、桌面、地面都干净。

吃饭时的骨头、菜渣等垃圾要放入垃圾盘中,不能直接吐在桌面上。

不乱跑乱动,或者端着饭碗离开座位,更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

餐后:

吃完饭记得起身把椅子推入桌间,归位。

如果需要,还可以帮助父母把碗筷放到洗碗池里。

餐后漱口很重要,保护牙齿健康。

两个注意点:

(1)抓住孩子自主用餐的敏感期

孩子2岁时就会有尝试自己用餐的意愿。虽然行动不利索,但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行为的敏感期,充分引导孩子的动机。即便做得不好,也应耐心地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的不好就急于帮忙,想尽快让孩子干净利索地完成用餐。这种方式看起来是节约了每次吃饭的时间,但长时间喂饭会更耗费父母的精力。

(2)抓住长幼秩序意识建立的关键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长幼秩序的用餐礼仪关乎品德教育。在孩子刚懂事时就培养这方面的意识,好品格才会犹如与生俱来一般。若有长辈在场,一定要等长辈先坐定,先动筷子。这体现了中国人尊重长者的传统。

关于用餐礼仪的教育,父母不能只停留于口头上的说教。父母言行对孩子的意识培养更重要。比如说,饭菜端上来,你是会先让自己的父母先吃,还是先顾着给孩子夹食物?这些小细节更加能够影响孩子的行为。

一些父母总说孩子长大后不懂得感恩。殊不知,小时候这些点滴的家庭生活习惯才是问题关键。从小教孩子约束行为,尊敬长辈,才能让他建立理解他人、尊重规则的意识。

2、7-12岁:用餐礼仪强化期,为社交礼仪做准备

小学的孩子会慢慢懂得很多道德准则,对父母的认同感和依赖感都比较强,处于“听话”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年龄段孩子会有更多与父母一同参加聚会的机会。他们自己与朋友、同学相处的活动聚会也开始逐渐增多。因此,7-12岁是强化孩子用餐礼仪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我们可以强化这些餐桌礼仪:

(1)用餐姿势的规范

关于坐姿要求,最应该在孩子小学期间强化。学龄前的孩子大多脊柱比较直,坐起来都会很端正。但是上小学以后,随着孩子课堂时间增加,书包负担加重,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坐不直的情况。经常像布偶一样瘫坐在椅子上,或者弯腰驼背。

有些孩子喜欢伏在桌上对着碗吃饭,这不仅吃相不雅,还会加重脊柱弯曲。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脊柱作为支撑身体结构的主要部分,如果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不仅会影响身体姿态,还会引发腰背疼痛。

在家吃饭,是父母最容易关注到孩子坐姿的时候。父母需要对孩子吃饭的坐姿加强训练,让孩子慢慢养成“身正背直”的好习惯。

(2)尊重他人的意识

前面我们说,礼仪是尊重他人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用餐礼仪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尊重意识的培养。

比如说,我们要求孩子不在盘子里挑挑拣拣地夹菜,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能夹菜,一次夹菜不能夹太多,也不要专挑自己喜欢的菜品吃,更不能把筷子伸到别人面前的餐盘夹菜……这些要求背后本质上的用意就是尊重他人。

要让孩子学会考虑一桌吃饭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让孩子注意这些方面:

打喷嚏时一定要侧身,并用纸巾捂住嘴巴;

不要挥动筷子或汤勺指着他人说话;

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别人递过来碗筷时,应懂得双手接过来,以示尊重;?在外聚餐请长者入座时,应站在椅子左侧,右手拉椅子,不发出声响;?有人夹菜时,不可以转动餐桌的转盘;

如果需要,饭后应主动帮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洗碗。

(3) 自我形象的管理

当孩子开始建立身份意识的时候,便可以强化孩子的自我形象意识了。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产生怎样的言行。

我们引导孩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总盯着菜盘,遇到好吃的不能狼吞虎咽,这是因为我们要让孩子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能给人一副贪婪的感觉。

当孩子的嘴角有菜渍、饭粒时,不能用舌头去舔,而要用纸巾轻轻抹去。这是为了让孩子懂得优雅的感觉。

3、12岁以上:把握青春期心理特点,注重潜移默化,不强迫这个期间的孩子已经步入青春期。叛逆的心态开始出现,用要求的方式去强化孩子的礼仪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尽量在孩子7-12岁期间培养礼仪规范的原因。

那12岁以上还需不需要关注孩子的礼仪呢?肯定是需要的。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在美国做小留学生。她告诉我美国的寄宿家庭曾给她写过一封长长的信,其中重点提到的就是日常行为规范。内容竟然可以详细到,用餐时手肘应该如何放。

可见孩子步入社会以前,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培养好孩子的礼仪,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一个更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我们该如何培养呢?八个字:查漏补缺、潜移默化。很多用餐习惯是早期培养的。如果到了12岁以后,还有很多做不好,那就需要从最基础的用餐礼仪规范开始查漏补缺。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潜移默化,避免说教。

此外,12岁以上的孩子还需要强化这几点:

(1)餐桌上不玩手机、不看书

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往往比较强,又容易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又或者因为学业紧张,把书本作业带到餐桌上。这样既损伤视力,又影响消化,都是不可取的。吃饭应该保持专注,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情再完成另外一件,才会更高效。

(2)关照长辈,而不是靠长辈关照

很多家庭都会因为孩子学习重要,替孩子承担很多生活琐事。比如说,用餐会把饭添好,碗筷拿好才叫孩子过来。而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应该学会帮助父母做开饭前的准备。用餐时,主动给身边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家添饭、夹菜。

(3)懂得感谢

遇到长辈给自己夹菜,我们不妨说声“谢谢”。聚会时,吃完饭如果想先离席,记得跟请客的人和长辈打声招呼。聚餐之后,记得感谢请客的人,跟一起用餐的人道别。这些都是十几岁的孩子需要具备的礼仪风范。

上一篇:餐桌上的商务礼仪 下一篇:社交礼仪(餐桌礼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