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 历史

辛丑条约谁代表签订

历史2023-11-21 16:13:16

9月7日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日子,因为在1901年9月7日那一天,清政府与侵华列强签订了被后人唾骂的《辛丑条约》。当时的情况如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辛丑条约谁代表签订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同这11个国家在北京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各国和约》,因1901年是夏历辛丑年,故名《辛丑和约》。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了字,与签其他条约不同。在这份极其屈辱性合约上,李鸿章签上了将自己的名字签成了“肃”。显然,李鸿章不愿意将自己的全名写在上面,而是以清廷封他的“肃毅伯”身份来签字。

这是李鸿章一生中最耻辱的时刻,也是最悲伤的时刻,签订完《辛丑条约》后的李鸿章万念俱灰,虽然他挽救了大清国,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崩塌了,崩塌后的碎片化作一阵阵怒火涌动于心间,李鸿章在归去的路上,多次口吐鲜血,倒地不起。不久后便一命归西了。

辛丑条约的内容与签署过程

辛丑条约是中国政府与外部势力签署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它规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条件,包括割让领土、支付赔款、允许外国军队在中国境内驻扎、限制中国政府的主权权力等。这些条件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主权造成了重大损害。

签署辛丑条约的过程充满了不平等和强迫。中国政府在外部势力的压力下被迫签署了这份条约,无法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这一事件令中国陷入了极度的屈辱和困境。

为什么要签辛丑条约呢

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各大列国强烈的开始争夺中国的地盘,当时的中国是闭关锁国了很多年,在他们冲进中国地盘的时候中国才发现外面已经发展成这个样子了。一路的败退和忍让导致八国联军变本加厉,当人们意识到救国才是唯一出路的时候为时过晚,1898年的维新运动失败,在1990年义和团的出现更是导致发帝国运动的高潮。之后八国联军看到了义和团的威胁性,直接八国联军开始入侵中国,开始去镇压义和团的运动,在1990年8月份攻入北京之后,慈禧太后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直接带着皇帝跑到西安,并且开始打压义和团的发展,在之后义和团收到清朝政府和八国联军的打压慢慢的开始衰落,最终被彻底消灭,中国的唯一一支抗战队伍也被解散,中国当时的军事力量几乎是空虚的。这也给了八国联军的机会。之后八国联军开始变本加厉的在中国大肆侵占,最后清政府要求求和谈判,这次的谈判实在是无奈之举,中国如果不谈判也许就已经被瓜分。

在这次的谈判中,各国列强都在为自己争夺利益,由于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国内经济的衰败,这也导致了中国只能听从列强的意见,所以签订了这个条约。

为什么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彻底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

一、政治

驻军:

辛丑前,列强已经割去了中国的香港、台湾等部分土地,强租了一些港湾,但尚未在中国领土合法驻军。《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能够驻扎于中国京畿的战略要地,禁止中国输入武器,并将海防炮台一律削平,中国失去了且不能拥有自己的海岸防线。这就相当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了永久军事占领。

租界: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居住、进入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使馆,这就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国中之国”。

禁止人民反抗:

辛丑以前,人民能够自发的进行反帝国主义侵略爱国运动。辛丑以后,民众反抗帝国侵略的行动被禁止,失去了反抗的权利。民众参加反帝组织,也会被砍头,而中国政府的官员则成了列强镇压人民的工具,否则就革职查办。清政府就成了洋人的朝廷。

二、经济

《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多达白银10亿两,此时甲午战争的近3亿两赔款债务还没有还清。要还清这比巨额赔款,只能层层加派,最终分摊到每一个老百姓头上。

条约还规定,各国要与中国签订新的商约,实际上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列强除了继续在中国遍设各种工厂外,还进一步夺取筑路和开矿的权利,用直接投资和高利贷两种方式把持中国铁路、矿山。列强控制了清廷除田赋以外的主要财政来源。

三、精神文化

列强一直注重对中国的心理征服。

《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是以4.5亿人为标准制定的,表示赔款是针对全体中国人的惩罚。

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是对华北地区所有知识分子的惩罚。

规定《辛丑条约》以及所有19个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告,是对全体官民的警告。

在这种压力下,以慈禧为代表的中国统治阶级,由传统意识维系的心理防线被彻底摧毁。慈禧太后公开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谄媚之言。

从这三方面来看,《辛丑条约》后,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

0.0798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