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学科知识库2023-09-25 17:38:55

在春季后期的一段时间内,总会出现气温骤然变低,像是冬天重新来临,这种现象就叫做倒春寒。下文将对“倒春寒”这种自然现象进行详细介绍。

倒春寒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倒春寒通常发生在3月初至4月底,时间跨度达两个月之久。它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或常在冷性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等原因所造成的。如果后春的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则认为是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可以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特别是前期气温比常年偏高而后期气温偏低的倒春寒,其危害更加严重。

倒春寒的特征主要有几点:

1、气温骤降。倒春寒期间,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可以下降5度至10度,甚至15度以上。最低气温可以达到0度以下,出现霜冻或结冰现象。

2、大风频繁。倒春寒期间,由于冷暖空气形成强烈对流运动,导致大风频繁出现。风力可以达到6级以上,甚至8级以上。

3、降水增多。倒春寒期间,由于暖空气也开始活跃,冷暖气团相遇产生不稳定性和抬升作用,导致降水增多。降水形式可以是雨、雪或雨夹雪等。

4、天气变化快速。由于冷暖空气交替迅速,可以导致天气变化快速。一天之内可以出现晴转阴、暖转冷、湿转干等多种变化。

“倒春寒”会给农业带来哪些影响?

“倒春寒”可谓是春季的常客,其影响范围遍及我国南北方。常年2至4月,华南、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气交锋活跃,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12℃并持续3至5天或以上,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时,均可能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北方“倒春寒”主要影响冬小麦和果树。前春温度偏高,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甚至开花期,果树进入开花或幼果期,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后春冷空气侵袭,气温明显下降,形成“倒春寒”甚至遭遇霜冻危害,会对冬小麦和林果(如桃、杏、核桃、葡萄等)生产很大影响,严重时导致大幅度减产、林果甚至会绝收。

“倒春寒”有关的谚语:

1、进九冷,出九热;进九热,出九冷。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头九的时候天气如果比较寒冷,那么在“九九天”的时候天气就比较暖和。而在“头九”期间天气比较暖和,那么在“出九”的时候比较寒冷,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这个其实是有道理的,就像“天下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样的道理,天气也是一阵热,一阵冷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村里的老农民说往往头九冷,九九天就暖和。反之头九暖和,而九九天就寒冷,这是过去预测倒春寒的方法之一。

2、正月猪滚浆,一定要烂秧。

老农民还发现,农村里很多的动物也是可以预测天气的,比如“燕子低飞蛇过道,不就大雨就来到”。而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正月份的时候,如果猪都感觉到非常的热,要去一些泥浆中找凉快,也就是“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那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就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可见,在春节的时候过于温暖,未必是好事,在后期还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天气。

3、头九飘雪花,九九穿单纱。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头九的时候,也就是冬至节气后九天这个时间段,如果出现了降雪的天气,那么在“九九天”的时候天气会比较的暖和,也就是开春的时候气温比较高。这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他们多年的观察总结。类似的农谚还有“头九一告雪,九九过六月;头九一告霜,九九像筛糠”。甚至还有“头九二九下了雪,头伏二伏雨不缺”的农谚,通过头九、二九是否降雨了,预测到来年头伏和二伏天的雨水情况。

4、九天不冷倒春寒!

流传非常广的一句农谚,其意思是说在数九寒天的时候天气比较暖和,也就是当年的冬季如果是暖冬,那么在开春期间的天气会比较寒冷,极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反之,如果在数九寒天的时候比较寒冷,也就是当年是冷冬,那么在开春期间就非常的暖和。类似的农谚还有“九里热春里寒,九里寒春里暖”。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多数还是希望冬季冷一点好。因为冷冬,第二年的农作物才能虫害少。而暖冬的话,第二年往往虫害多,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就是老农民常说的“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上一篇:纸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下一篇:人类出现在什么时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