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学科知识库2023-09-19 15:34:34

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汉江流域是地球古老生命的重要发祥地,在自然年龄上比长江、黄河还要久。汉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汉江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汉江的源头有三条,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这三条河流均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因此宁强就有“汉水之源”的称号。

汉江介绍: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的支流,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地貌特征

根据汉江流域的地层情况,可知自从经过三叠纪末期的造山运动以后,本流域不再受到海侵。当侏罗纪的时候,本流域低洼地区成为内陆湖泊,有砂岩和页岩的沉积。侏罗纪末期的造山运动在本流域非常剧烈,完成了本流域地貌的大轮廓。白垩纪时期本流域只有汉中盆地略有沉积,其余各地可能都是侵蚀区。

河道特征

上游:汉江上游全长956千米,集水面积95220平方千米,干流呈东西走向,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沿途峡谷盆地交替,河床多为卵石、砾石与基岩组成,河道比降大;中游:汉江自丹江口至碾盘山江段,全长223千米,区间集水面积45120平方千米,河道流经丘陵及开阔的河谷盆地,平均比降0。19‰,河床宽浅,水流散乱,有大小江心洲20余个,属游荡型河道;下游:属平原蜿蜒性河道。河床多为沙质,两岸筑有堤防紧束。在潜江泽口龙头拐,有汉江分流-东荆河,汛期可分泄汉江部分洪水,最大过水能力为5600立方米/秒,干流自新城以下,河曲发育,素有“曲莫如汉”的说法。

气候特点

本流域的气温上下游相差不大,冬季温暖,霜期较长,冰冻现象不严重,平常年份汉江干流无冰封现象,只有沿河湾处有薄冰,特寒之年有相当厚的冰,钟祥县志有:“汉江冰,人履其上”的记载。1955年1月汉口附近汉江干流全河封冻。汉江的支流一般比降大,水流急,无冰封现象,仅唐白河平原各河流结冰情况较突出,白河在南阳附近,唐河在唐县附近,冬季河水极浅,坚冰封河,冰上可通牛车。上游山地冰冻现象比中下游普遍,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地,5月间亦有结冰现象。夏季炎热,各月平均气温高于22°,愈往下游,气温愈高,但相差仅2~3°,可见本流域夏季普遍炎热。

汉江流域的水旱灾害都很严重。就水灾而论,原因有自然与人为两方面。暴雨为造成洪水的基本原因,其洪水全系暴雨形成,且上中游地区常处于同一暴雨区,当发生全流域性大暴雨时,暴雨移动方向往往与干流流向一致,加上地形陡峻,重要支流汇口不远,使洪水汇集迅速,沿程逐步增大,形成洪量集中、洪峰特大的洪水。而自北宋以后,下游荒地被大量开垦,以致本流域湖潴被垦,妨碍容蓄;明清以后,山地大规模的垦殖,造成植被严重的破坏;再者,自明代在钟祥以下大规模筑堤以来,年经展修,导致河槽日渐狭窄,宣泄困难,这是水灾日重的人为因素。

旱灾就地区来说,以丘陵、岗地最严重,其中,汉江中上游的旱灾比水灾严重得多,所谓“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中上游的丘陵地亦为本区农业发达区域,但由于雨量分配不均,以致“5、6月常怕旱,8、9月常怕霖”,造成或大或小的水旱灾。

关于汉江的诗:

1、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3、

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

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4、

雨过远山出,江澄暮霞生。因浮济川舟,遂作适野行。

郊树映缇骑,水禽避红旌。田夫捐畚锸,织妇窥柴荆。

5、

汉江波浪渌于苔,每到江边病眼开。半雨半风终日恨,

无名无迹几时回。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樯晚思来。

上一篇:清朝发源地在东北哪里 下一篇:氧气来自哪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