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 语文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语文2024-01-13 15:29:19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自“唐宋八大家”之手的文章篇篇经典,很多都要求背诵。而说起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可谓是老生常谈了,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文坛上的“八大金刚”。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所谓“唐宋八大家”,是人们对唐朝、宋朝8位文学大师的合称,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和曾巩。分别是唐朝的柳宗元、韩愈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韩愈,字退之,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有《师说》《马说》等。柳宗元,字子厚,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和《永州八记》等。欧阳修,字永叔,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苏洵,字明允,代表作有《衡论》《管仲论》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代表作有《石钟山记》、《放鹤亭记》《赤壁赋》等。苏辙,字子南,代表作有《屈原庙赋》《御风辞》等。王安石,字介甫,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等。曾巩,字子固,代表作有《醉心亭记》《读贾谊传》等。

唐宋八大家记忆口诀

1、名叫三苏的人在柳树下拱石头,汗如雨下,然后休息。

名叫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的人在柳树(柳宗元)下拱(曾巩gong三声)石头(王安石),汗(韩愈)如雨下,然后休(欧阳修)息。

2、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一韩指的是韩愈,一柳指的是柳宗元,一欧阳指的是欧阳修。三苏指的是苏轼、苏辙、苏洵。曾巩带一王就是曾巩和王安石。

3、韩柳加欧阳,三苏并曾王。

其中韩柳欧阳就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苏就是苏轼、苏辙还有苏洵。曾王就是曾巩和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诗句解析

1、韩愈:胸怀坦荡,乃为君子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与孟尚书书》

君子是社会的道德标杆,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孔子曾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个实至名归的君子,必然要从问心无愧做起。上下无愧于天地,中间无愧于旁人和本心。人生处处求得心安,何愁不能安贫乐道,落得个逍遥自在。

2、柳宗元:男人的气节,很昂贵

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读书》

堂堂男儿七尺身,膝下富有万两金。古人讲男人有三跪“一跪君亲,二跪天地,三跪圣贤”。一个男人应该视气节为无价之宝,不能因为功名利禄而丧失作为男人的气概。孟子曾说“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古往今来,那些令人尊敬,值得万世纪念的历史人物,大多是坚守气节成就自己人生的境界。

3、王安石:修养是一辈子的事儿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寓言》

王安石是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成就很高,不仅诗词歌赋登峰造极,为宋朝的富国强兵也贡献很大。历史上,王安石是个十分具有开创精神的人,同时也是个很固执的人。王安石看来,人一生的修养没有尽头,修心养性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儿,如同活到老修到老,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4、曾巩:做事要从细小处做起

积其小者,必至于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熙宁转对疏》

曾巩差不多与王安石是同时代的人,二人才情不相上下,无论是为人之道,还是道德文章。曾巩人如其文,尤为擅长见微知着,注重细节的积累,逐步引起质的转变。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人最大的毛病是“眼高手低”,殊不知江河湖海的宽广是无数涓涓细流汇聚而成,三山五岳的伟岸挺拔是一粒粒沙石堆砌而来。

5、欧阳修:珍惜时光,岁月不待人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送徐生之渑池》

青少年好比是早晨蒸蒸升起的太阳,充满无限的朝气。我们常说,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请不要忘了,时间也是每个人最难以战胜的对手。面对时间,人应该怀着惜时如金的态度,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才能拥有更多的收获。

6、苏轼:人要相信自己,懂得利用毅力战胜一切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

或许,很多人都熟知苏轼的才情,被他豪放洒脱的文笔所折服。很难想象,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姿态背后,确实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活状态。他的一生活在怀才不遇和仕途坎坷之中,苏轼因此困惑过、失望过,最终他学会与自己和解,用自己的文笔给后世留下许多雪地鸿爪,总结提炼苏轼的一生,无外乎“坚强地活着”“靠毅力活着”,只要人的意志还坚固,人生便没有倒下的可能。

7、苏辙:做人要有忧患意识

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颍滨遗老传上》

苏辙是苏轼的胞弟,苏辙亲眼目睹兄长的坎坷经历,他没有以苏轼为“教训”,反而以兄长为榜样,做一个敢于说话的知识分子。这句话是苏辙上疏批评宋仁宗的策论。道理很简单,只是想传达做人做事要有计划,要未雨绸缪。很多人过完一生,都没有活明白,与今朝有酒今朝醉并无二异。人只有在做事前,对将要做的事做到心中有数,才会从容地面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

8、苏洵:忍让是善待自己

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心术》

纵观五千年的历史,五子登科的事儿常有发生,“一门三苏”却仅此一家。苏洵作为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的文学造诣虽然不及苏轼,但做人的心得体会要远远超过苏轼。苏洵毕竟有年龄优势,颇有长者风度。所以,他才会告诉后人遇事忍让、不急不躁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

0.0572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