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家庭教育帮 > 学科知识库 > 语文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完整诗句

语文2023-12-12 17:33:49

很多古诗名句虽然流传甚广,但少有人知道其出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便是其中一句,是一句非常有禅意的故事,完整诗句应该是怎样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完整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惠能《菩提偈》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译文

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全诗赏析

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感悟

佛家讲究的是万物皆空,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果关系。“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从神秀和慧能的偈子引申出来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宗教大师们对此自然有成熟的解释,所谓明心,就是明白烦恼未发生以前的那个心,烦恼是后来有,有无明便有烦脑,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始劫以来的烦脑迷了心,烦恼本来无,本来无烦恼的心是如何?……生死未生以前本来是无生死的,无生死的本来心就是我们的菩萨心,涅盘心,真如心,佛心,我们以这个无生死的涅乐心修行,直至成佛。这也就是六祖所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很高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作者介绍

惠能(638年-713),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 2024 www.meizaixinling.com 家庭教育帮 豫ICP备2021001225号-3

0.039494s